伴隨著氣溫的回升,許多地方開始進入春茶采摘的季節(jié),預計3月中旬左右迎來采茶高峰。但是由于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,眼看著高峰將至,采茶工短缺,滿山茶葉缺人采,愁壞了茶農。業(yè)內人士認為“從長遠來看,加快提高采茶機械化水平,或成破解茶業(yè)勞動力短缺、勞動力成本上升等難題的重要抓手”。
“茶葉效益好不好關鍵在于春茶,春茶收成的好壞決定了一年的收成。”據一位茶農如是說。另外,也有茶農表示“往年春茶季,外來采茶等工人達上千人。而今特殊時期,人工短缺,后續(xù)采茶工等到位數(shù)量不明,成為眼前難題。”目前,許多地方也正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,幫助茶農解決春茶采摘人工短缺等問題,及時采摘春茶,保障黃金茶及時供應,確保茶農的收入穩(wěn)定。
近些年,隨著人工成本的快速上升,加上招工難,工人流動量大等,已成為許多勞動密集型行業(yè)亟待解決的棘手問題,例如茶業(yè)。那么,如今面對采茶工短缺等棘手問題,該如何應對呢?
有行業(yè)人士分析認為“茶產業(yè)要迫切轉變傳統(tǒng)的茶葉生產方式,加快提高采茶等茶葉生產機械化水平,或成破解勞動力短缺等難題的重要力量,幫助茶農解決春季采茶用工難題。”
筆者獲悉,某地采用雙人電動采茶機進行采茶作業(yè),由于采茶機為往復式刀片齒輪傳動風管吹入式,具有高效、低耗、輕便等特點。兩人一組每天可采收春茶900多公斤。還有一生態(tài)茶葉園里引進多臺先進的采茶機,據介紹,一臺采茶機每天能夠采摘鮮茶葉超過5000公斤,相當于80至100名采茶工的采茶量。顯而易見,提高采茶效率的同時,也彌補勞動力短缺等難題。
毫無疑問,不少地方茶園通過采茶機械的應用,既加快了采茶新舊動能轉換,改變了以往傳統(tǒng)人工采摘耗時費力、生產效率低、勞動力短缺等棘手問題,更重要的是,也改變了傳統(tǒng)人工采茶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的現(xiàn)狀,大大提高了采茶生產效率,節(jié)省大量勞動力和勞動力成本。據行業(yè)人士估算,每畝可為茶農節(jié)省生產成本近400-500元。
然而,值得一提的是,雖說采茶機械大大提高了采茶效率,節(jié)約大量勞動力及成本,但是目前采茶機的推廣普及率不高,采茶機械的局限性較大。例如,茶園種植不規(guī)整,采出來的茶葉雜而亂,不完整,茶枝干較多,不規(guī)則,需要人工二次挑選,費時費力,效率低下,并對機器本身傷害大;采茶機采出來的茶葉很難保證一芽一葉,并對茶樹的生長有損害。
不僅如此,由于不同地方的茶園在坡度及地形上有所差異,進而在茶葉采摘作業(yè)上帶來不小的挑戰(zhàn),從而影響了采茶機械的進一步推廣應用。對此,采茶機械設備生產廠家要加快相關設備研發(fā)
另外,融入更多智能元素,發(fā)展采茶機器人的研究,涉及機械臂高精度控制技術、茶葉
機器視覺智能識別技術等,以實現(xiàn)全自動化、智能化采茶,解決茶園采茶機械化推廣應用面臨的技術難題。
據了解,國內一研發(fā)團隊在茶葉仿生采摘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,攻克了茶葉采摘面臨的技術難題。同時還研發(fā)了新梢位姿仿生調控與“弧型雙坡面”采茶裝置,并設計采篩復式作業(yè)機構,創(chuàng)制了跨行自走式仿生采茶機,不僅解決了茶葉采摘雜而亂,采摘完整率及效率低等技術難題,同時還成功創(chuàng)建了完備的
茶葉機械技術與裝備體系,為產業(yè)提供重要的裝備技術支撐。
目前,我國茶葉生產機械化程度仍不高,尤其是勞動力成本上升,采茶工短缺等因素,致使采茶成本居高不下。從長遠來看,加快采茶機械推廣普及,提高采茶機械化水平,或成破解勞動力短缺、勞動力成本上升等難題的重要抓手,幫助茶農解決采茶用工等難題,穩(wěn)定收入。
我要評論